悄悄松了?漏尿、下坠找上门,别再忍!“掉出来” 不是老了才会有!!!

 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悄悄松了?漏尿、下坠找上门,别再忍!“掉出来” 不是老了才会有!!!




女性健康

盆腔器官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已经是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为6%~8.72%,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升高POP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妊娠和阴道分娩有关道分娩年龄增长体质量指数增加和既往子宫切除术POP最一致的风险因素

01


多种因素造成“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支持结构损伤或薄弱



  • 妊娠与分娩:这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妊娠期子宫增大对盆底组织持续压迫,导致支持结构松弛;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阴道分娩(特别是产程过长胎儿过大难产或使用产钳助产时),盆底肌肉、韧带可能被过度牵拉甚至撕裂,直接削弱支持力。

  • 年龄与绝经:随着年龄增长,盆底组织逐渐退化,弹性降低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盆底筋膜、韧带等结缔组织萎缩,支持力进一步减弱,因此绝经后女性发病率明显升高。

  • 先天性因素:少数人因先天性盆底组织结构发育不良(如结缔组织薄弱),即使无明显诱因也可能出现脱垂。

其他因素


  • 手术或创伤:盆腔内手术(如子宫切除术)可能损伤盆底支持结构;盆腔外伤也可能直接破坏盆底组织。

  •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可能影响盆底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修复能力;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可能导致盆底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功能减退。

02


“盆腔器官脱垂”典型局部症状


01


下坠感或压迫感



  • 患者常感觉下腹部、阴道内有下坠感,尤其在站立、行走、劳累或咳嗽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能减轻。

  • 部分人会觉得阴道内有 “东西” 脱出,像有块状物堵在阴道口,严重时块状物可完全脱出阴道口外,影响日常活动。

02


阴道口脱出物



  • 轻度脱垂时,脱出物可能仅在腹压增加(如用力排便、咳嗽)时出现,休息后可自行回纳;

  • 重度脱垂时,脱出物长期暴露在阴道口外,可能因摩擦导致局部黏膜增厚、溃疡、出血或感染,伴有疼痛或异味

03


子宫脱垂



  • 除下坠感和阴道口突出物外,严重时可能伴随下腹部坠胀、腰骶部酸痛,尤其在劳累后明显



03

“盆腔器官脱垂”辅助检查

01


基础检查项目


  • 盆底超声通过经阴道或经会阴超声,观察盆底器官(膀胱、子宫、直肠等)的位置、形态,评估盆底支持结构(如肛提肌)是否损伤,是无创且常用的检查手段。

  • 尿动力学检查若合并尿失禁排尿困难,需评估膀胱功能(如尿流率、膀胱压力测定),判断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等。

  • 磁共振成像(MRI)清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评估盆底肌群、韧带的损伤情况,多用于复杂病例或术前评估。

  • 棉签试验用于评估尿道角度,判断是否合并尿道过度活动。

    

产后营养补充建议

  • 【同唯安复合营养包添加有a-亚麻酸、活性叶酸、天然甜菜碱、DHA22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提供孕中晚期及哺乳期所需的全面营养。


已无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