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孕期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读懂原因,才能精准防护
孕期“腰突了”怎么办
孕期本是特殊又需要精心呵护的阶段,可撞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孕妈不仅要承受身体的疼痛,还可能因担心胎儿健康而焦虑。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就能在缓解不适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这份实用指南快收藏!
孕期为啥容易 “招惹” 腰椎间盘突出?
体重骤增 腰椎压力翻倍
随着孕周增加,胎儿、子宫、羊水重量不断上升,孕妈腰椎需要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原本就脆弱的腰椎间盘,在持续挤压下更容易出现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进而压迫神经引发疼痛。
激素变化 韧带“变松弛”
孕期体内会分泌松弛素,目的是软化骨盆韧带,为分娩做准备。但这种激素也会让腰椎周围的韧带松弛,腰椎稳定性下降,稍微弯腰、转身或长时间站立,就可能诱发椎间盘突出。
姿势变形 腰椎“代偿受伤”
为了平衡腹部重量,孕妈会不自觉地挺胸、抬头、把腰向后仰,形成 “挺肚” 姿势。长期保持这种异常姿势,会导致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盘受力不均,加速突出问题的出现。
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
核心疼痛:腰背痛 + 放射性疼痛:起初可能是腰部隐隐作痛,休息后缓解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向下肢放射,比如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脚背,咳嗽、打喷嚏或弯腰时疼痛会加重。
伴随症状:麻木、无力:部分孕妈会感觉腿部、脚部麻木,比如踩在地上像 “踩棉花”,或者脚趾活动不灵活,这是神经受压的典型信号,需警惕。
特殊表现:姿势受限:因疼痛不敢弯腰、转身,甚至走路时需要 “侧身” 缓解不适,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如穿袜子、系鞋带)。
明确病情,拒绝 “硬扛”
发现疑似症状后,第一时间去医院骨科或妇产科就诊,通过核磁共振(MRI,孕期安全,无辐射)明确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神经受压情况。医生会根据孕周(如孕早期避免用药、孕晚期侧重物理缓解)和病情制定方案。
选对姿势,减少腰椎压力
坐姿:选有靠背的椅子,保持腰部挺直,避免久坐。
站姿:双脚与肩同宽,挺胸收腹,避免单侧负重。
睡姿:推荐“侧卧位 + 夹枕头”,左侧卧(利于胎儿供氧)时,在两腿之间夹一个长枕头;避免仰卧(会加重腰椎压力)和俯卧(压迫腹部)。
要适度运动,热敷缓解
选择温和的运动,比如孕期瑜伽(需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做) 、散步(每天30分钟) 。若腰部肌肉僵硬疼痛,可用热水袋(温度40-45℃,避免烫伤)或热毛巾热敷腰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优先补 “钙 + 维生素 D”:强骨骼、稳腰椎
腰椎间盘的 “邻居”—— 腰椎椎体,需要充足的钙维持强度;而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避免因缺钙导致腰椎支撑力下降。
高钙食物:牛奶(每天300-500ml,选低脂或脱脂款,)、无糖酸奶、豆腐、深绿色蔬菜、小鱼干;
补维生素D:每天15-30分钟温和日晒(上午9-10点、下午4-5点,避免暴晒),搭配食物如蛋黄(每天1个)、深海鱼(每周 2-3 次,避免油炸)。
注意:孕中晚期钙需求增至1000-1200mg/天,若饮食摄入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吃孕期专用钙片(避免过量,防止便秘或影响铁吸收)。
【同唯安钙维生素D维生素K软胶囊】原料精选、品质保证、液体钙好吸收,三效合一让营养“精准入骨”每粒钙含量260mg碳酸钙, 含有维生素D3(5μg/粒),助力吸收维生素K2(30μg/粒),引钙入骨妥妥满足日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