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必看!一张表读懂孕期血常规参考值,不用再问人
孕期血常规必看
孕期血常规核心指标及解读
孕期血常规是孕期产检中最基础、最频繁的检查项目之一,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评估孕妇的贫血情况、感染风险及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孕期常见健康问题(如妊娠期贫血、感染等),保障母婴安全。以下从核心指标解读、不同孕期重点关注问题、注意事项三方面详细说明:
核心指标及解读
孕期血常规报告主要关注以下 6 项关键指标,部分参考范围会因孕期生理变化(如血容量增加)与非孕期不同,需结合医生解读:
血红蛋白(Hb) | 孕早期 / 中期 ≥110g/L;孕晚期 ≥105g/L | 反映是否贫血(孕期最常见问题):<105g/L为妊娠期贫血,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发育迟缓,孕妇易疲劳、头晕 |
红细胞压积(HCT) | 孕早期0.33-0.45;孕中晚期0.32-0.43 | 辅助判断贫血:数值降低常伴随血红蛋白下降,提示稀释性贫血(孕期血容量增加导致红细胞相对减少) |
白细胞计数(WBC) | (4.0-15.0)×10⁹/L(非孕期约4-10×10⁹/L) | 反映感染或炎症:<4×10⁹/L可能免疫力低下;>15×10⁹/L需警惕细菌感染(如感冒、尿路感染),但孕期生理性升高(如应激、分娩前)也可能出现,需结合症状判断 |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 | 50%-70% | 辅助判断感染类型:比例升高多为细菌感染(如肺炎、肾盂肾炎);降低可能为病毒感染或免疫力偏低 |
血小板计数(PLT) | (100-300)×10⁹/L | 反映凝血功能:<100×10⁹/L为血小板减少,可能增加孕期出血风险(如牙龈出血、分娩时出血),需排查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 或其他血液问题 |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 82-100fL | 提示贫血类型:<82fL 可能是 “缺铁性贫血”(孕期最常见);>100fL需排查叶酸 / B₁₂缺乏(巨幼细胞性贫血) |
不同孕期血常规的重点关注问题
孕早期(1-12 周):警惕 “生理性贫血” 初现 + 感染
孕6-8周后,孕妇血容量开始增加,红细胞被 “稀释”,可能出现轻度血红蛋白下降(但仍需≥110g/L),若孕前就贫血,此时易加重。
孕早期免疫力相对较低,若白细胞 / 中性粒细胞升高,需留意是否有感冒、咽痛、尿频尿急(尿路感染)等症状,避免感染影响胚胎发育。
孕中期(13-27 周):重点排查 “缺铁性贫血”
孕中期胎儿快速发育,对铁的需求从孕前2mg/天增至4-6mg/天,若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若确诊缺铁性贫血,医生会建议补充铁剂,同时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孕晚期(28 周 - 分娩):关注血小板减少 + 贫血加重
孕晚期可能出现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多为生理性,无出血症状,无需特殊处理;但需排除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或 “子痫前期相关血小板减少”。
孕晚期贫血若未纠正,可能导致孕妇分娩时出血风险升高,胎儿出生后易患 “新生儿贫血”,需通过血常规监测贫血改善情况,必要时调整铁剂剂量。
孕期血常规检查的 3 个重要注意事项
无需空腹,可正常饮食:血常规检测不受饮食影响,检查前可正常吃早餐,减少孕妇低血糖风险。
异常后需 “复查”,而非直接用药:单次血常规异常不一定代表疾病,可能是孕期生理波动,需在1-2周后复查,结合两次结果判断。
贫血需 “针对性补充”,避免盲目补:若Hb降低,需先通过“MCV、血清铁、叶酸/ B₁₂”等检查明确贫血类型:缺铁性贫血(MCV↓、血清铁↓):补铁剂 + 维生素 C;巨幼细胞性贫血(MCV↑):补叶酸 + 维生素 B₁₂;
同唯安叶酸复合营养补充片
活性叶酸,原料优选,新西兰原装进口,配料更安全,能够直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活性叶酸、含降同组方(活性叶酸、天然甜菜碱、B6、B12)和其他多种维生素,可以有效降低H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