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结石痛到冒冷汗?从预防到应对的科学方案
孕期泌尿系结石
在妊娠期间,由于生理学的改变,如激素水平变化、尿流动力学改变等,及解剖学变化,如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等,可能导致结石的形成和排出困难。孕期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孕期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2‰,虽然相对较低,但其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不容小觑。
治疗核心原则
优先保守治疗: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无梗阻 / 感染的结石,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操作;
快速解除梗阻:一旦出现梗阻性肾绞痛、急性肾损伤、尿路感染(尤其是脓毒症) ,优先通过微创手段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
严格控制药物与辐射: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明确致畸风险的药物,影像学检查优先选择超声、磁共振(MRI),减少 CT 等辐射暴露。
保守治疗:无症状 / 轻症的基础方案
补液与饮水:每日饮水 2000~3000ml,保持尿量>2000ml / 天;需根据肾功能调整饮水量。
体位调整:妊娠中晚期,右侧结石患者可适当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压迫,缓解梗阻。
饮食管理: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保证孕期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限制导致胎儿营养不良。
药物治疗:严格把控安全性
治疗目的 | 推荐药物(妊娠分级) | 禁用 / 慎用药物 | 注意事项 | |
---|---|---|---|---|
缓解肾绞痛 | 对乙酰氨基酚(B 类,首选)、哌替啶(B 类) |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D 类) |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胎儿动脉导管早闭,孕 32 周后绝对禁用 | |
预防 / 治疗感染 | 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B 类)、头孢类(如头孢曲松,B 类) | 喹诺酮类(C/D 类)、氨基糖苷类(D 类) | 需根据尿培养 + 药敏结果选择,避免盲目用药 | |
促进结石排出 | 坦索罗辛(B 类,超说明书使用) | 硝苯地平(C 类,需谨慎) | 坦索罗辛为 α 受体阻滞剂,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治疗方式与预防
当保守治疗无效(如疼痛持续加重、肾积水进展)或出现梗阻合并感染、急性肾损伤时,需紧急解除梗阻,此时 “引流优先于取石”,常用术式包括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CNL) 。
壹
科学食补指南
最关键:保证 “充足饮水”,稀释尿液防结晶
控盐限钠:减少尿钙排泄,避免结石增大
蛋白质 “适量而非过量”,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膳食纤维 “足量补”,延缓草酸吸收
禁忌 “依赖食补替代治疗”
贰
特殊提醒
若结石较小(<0.5cm)、无明显症状,可按上述通用原则食补,同时适当散步(避免剧烈运动),促进小结石排出;
若有肾积水、肾功能异常,需严格遵医嘱控制饮水量(避免过量增加肾脏负担)和蛋白质摄入,不可自行调整;
每次产检时,主动告知医生 “泌尿系结石” 病史,定期复查尿常规、泌尿系超声,动态监测结石变化。
同唯安叶酸复合营养补充片通过双通路科学降同,帮助降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全面守护母婴健康。科学组方结合多种B族维生素和铁、锌、硒等营养成分,精准补充备孕期、孕早期和孕中晚期所需营养,助力胎儿神经管发育,减少畸形风险。
双节同庆